快3彩票分析软件排行

2018-11-05 09:51:40

  原标题:清明,怀念“航母老郑”郑明将军。

海军原装备技术部部长郑明少将 中国船舶报微信公众号 图海军原装备技术部部长郑明少将 中国船舶报微信公众号 图

  2018年3月16日上午10时,海军原装备技术部部长郑明少将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海军领导、海军装备部领导,船舶、航海、海洋文化等有关单位、部门、学会、协会、研究会代表以及郑明将军的众多生前好友等200多人参加了告别仪式。告别仪式上发放的介绍郑明同志生平的悼念册上这样写道:“郑明同志在部队工作期间一直从事海军舰船、飞机等武器装备的发展规划、论证研究、设计试制、建造验收、技术引进、试验鉴定等技术与领导工作。为我国舰艇、武器、电子装备系统工程等海军装备现代化事业和培养青年专业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实,郑明将军不仅是海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优秀领导者,而且退休后他把精力全部转入到为国家海洋强国建设做宏观思考谋略、提高国人海洋意识教育、弘扬郑和下西洋航海文化中,为中国的海洋文化的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奋进图事业,献身力不疲”的精神和实践,贯穿于从事的各项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社会活动之中,赢得了各界的敬仰。

  郑明将军走了,我们怀念他。

辽宁舰 新华网 资料图辽宁舰 新华网 资料图

  要为航母多做事

  田小川

  最后一次和郑明将军通话是2014年农历正月初六,当时我在大连过年。将军打来电话问我返京的时间,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家希望我早日回京,参加他主抓研编的《中国航海史基础文献汇编图画卷》的动员会。他特别叮嘱我:“你基础好,要为航母多做事。”

  回想第一次见到郑将军,是在1989年召开的一次航母论证会上。那时负责端茶倒水的我对航母了解尚浅,基本听不懂他发言中的专业术语。直到第二年,在“舰船知识夏令营”上,我又见到了郑将军。他在演讲中铿锵有力地讲海洋国土与安全、讲人民海军装备建设发展,并鼓励青少年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听后,我的内心深受感染,对他充满敬意。

  1994年4月,从海军装备技术部退休的郑明将军第一次全程参加了军船学组研讨会,我有幸在会上听他关于世界航母发展史的讲述。受他的影响和启发,我在《舰船知识》杂志上创办了“专家谈航母”栏目,这也成为我早期与许多航母专家成为“忘年交”的缘起。后来,我鼓起勇气开始与将军深入探讨中国海军的发展道路,以及我国建造航空母舰的各种可能性。从他那里,我不但学到了许多海军发展战略及装备技术知识,还感受到了几代中国人的强军梦想。

  1998年9月,当得知一位深圳民营企业家从韩国买回前苏联的废弃航母“明斯克”号时,我第一时间向将军进行了汇报。随后,我加入了由他组建的“航母改造国防教育主题公园”技术顾问组,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完成了主题公园策划和改建方案。不久,天津市旅游局准备将前苏联的废弃航母“基辅”号改建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找到郑将军请他指导整个改建工程。将军再次带领我们对“基辅”号的改建进行了全方位的技术咨询。2000年初,作为给中国首个航母主题公园的献礼,我的新书出版了。将军欣然为书作序:“一位学造船的女记者,花了一年多的业余时间,收集了大量资料,终于写成了这本《明斯克号航母世界》,其中既有前苏联发展航空母舰的曲折故事,又有中国青年实业家用废航母创业的传奇纪实,还有中国公众和女记者自己热爱航母的心扉袒露,更有世界航母的历史与技术知识介绍及航母在战争中军事价值与作用的评析。真把读者领进了‘航空母舰大世界’。我这个老水兵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整整用了十几个小时,分成两口气,读完了全部书稿的清样。书中那些从过去到未来的航母风起云涌般的经历和从航母情结中折射出来关心祖国蓝色国土、海洋权益和海防建设的人们的渴望,怎么能不令我感慨万端,奋而命笔呢?”

  曾有媒体报道称郑明将军为“航母主建派”。郑明将军也从不掩饰自己对航母的观点。他坦言:“在海军装备技术部工作期间,曾先后考察法、意、英、俄、美等国家的航空母舰和与航母近似的两栖攻击舰。多年来我深感国外别有用心的势力,总想利用我国发展某些武器装备的动向来炮制’中国威胁论’,以此制造混乱。我们不能不警惕这对我国国防建设和军事装备发展造成的影响。”

  和将军一起参加航母主题公园改建工程的几年时间里,我们成为“忘年交”,期待有一天能为海军建造自己的航母做点什么。也正是那段时间,我越来越受将军航母战略思想影响,确信航母是执行海洋上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武器装备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反对外来侵略、保卫领土领海主权、维护海洋权益、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原则的有效威慑手段,又是战而能胜、攻防兼优、威力强大的三栖(可对海、对空、对陆作战)立体作战系统。在加强空军的岸基航空兵、海军潜艇、陆基精制导导弹、战场监视信息战系统等的基础上,还要建设航母编队等联合作战兵力,才能构成具有真正三维立体联合作战威力的近中海作战综合体系,才有可能机动灵活地执行反海上侵略的军事政治斗争任务。

  2004年7月,郑将军与原海军副司令员、军事科学院政委张序三中将等一大批国内海事界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和北京大学组织创建了“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后更名为“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在工作会上,我问:“将军不干航母了?”他认真地说:“世人必须正确看待发展中国家发展或拥有航母将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透过将军嘴角的微笑我懂了他的“放手”。后来,众所周知,那年4月,大连造船厂承担了“瓦良格”号总体改装建造任务。

  2012年9月25日,人民海军“辽宁舰”正式入列。我忍不住给将军打去祝贺的电话,他那句:“终于迎来了中国的航母时代!”让我听出了他心底的喜悦和感叹。

  2013年,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理事会年会上,郑明将军随身携带我的新书《航空母舰的衣食住行》。他不仅在书里圈圈点点,还当众表明“衣食住行也是战斗力”。将军的肯定是极大的鼓励,但他“出书之前也没告诉我,本该给你再写个序”的批评让我惭愧!

  写到此,我的泪水止不住地流。看着将军与我在办公室加班的照片和他曾写给我的手稿,回想在海军总医院外科重病监护室里最后一次看到因脑溢血昏迷之中的老人家。我握着那双曾经为人民海军发展签阅过无数文件的手,百感交集。这双手曾经为我写过不止一篇有关航母的文章、为我的新书写序。

  2012年初,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年会上,众人举杯庆贺中国首艘航母平台下水时,郑将军拉着我介绍给军事科学院的杨春长少将:“小川有毅力,敢坚持,为航母放弃了出国、牺牲很多时间,不容易。”杨将军听后现场为我写下“航母小川”的题字。我诚惶诚恐接过杨将军的墨宝时,身旁的郑将军笑着点头说:“她是航母小川,我是航母老郑。”

  今年,我又将有关于航母的新书出版,但郑明将军却再也无法伸出“航母老郑”的将军手,为“航母小川”写下温暖的祝福……

  我深深地为郑明将军祈祷着,并牢记将军的遗言:要为航母多做事!

  (作者系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防科普委员会副主任、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理事)

辽宁舰 新华网 资料图辽宁舰 新华网 资料图

  与“瓦良格”号的一段情缘

  马宁

  自送别郑明将军归来,我的脑海中常常回想起陪同他第一次考察“瓦良格”号航母的一段往事。

  “乌克兰有一艘航母,你们要吗?”

  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的我在海军装备技术部舰艇部负责航母论证预研等具体工作。1992年2月底,舰艇部领导向我下达了随时任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郑明赴乌克兰考察“瓦良格”号航母的指令。我当时既兴奋又忐忑,深感此次任务重大,绝不能有一丝闪失。

  在郑部长部署下,我们前期对此次考察的“瓦良格”号航母的背景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得到乌克兰想要向中国出售一艘航母的信息是在1992年年初。这一信息并不是通过政府渠道得来的,而是两个造船学院之间联系的结果。当时,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学院和我国的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前身)之间有学者交流,尼古拉耶夫造船学院的教授告诉哈船院的教授:乌克兰有一艘航母造不下去了!他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不再给乌克兰的船厂出钱续造,建议中方派些专家去看一看,接手把这艘航母造下去。这名中国教授听后,先后向哈船院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汇报了此事。郑部长当时兼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的副理事长,得知该消息后,力促组团赴乌克兰对这艘航母进行考察。刘华清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也是造船工程学会的名誉理事长,听完关于此事的汇报后,同意立即派团去乌克兰访问考察。但他表示,这次不能以海军的名义,而要以民间的名义去。

  出访报告很快就批下来了,我们组建了一个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出面、实际上是军民结合的赴乌考察代表团。代表团团长是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现为中国舰船研究院)副院长尤子平,郑部长的身份是代表团顾问,我的身份是原中船总公司的工程师。代表团组成人员中还有当时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总参谋部、造船工业部门的一些领导和专家。行前,代表团对此次考察进行了讨论和分工,列出了考察提纲。

  “买,‘连人带马’一起买!”

  代表团抵达当地的时间是1992年3月中旬,在俄罗斯以及乌克兰一共考察了大约3个星期。我们抵达莫斯科后,先去中国驻俄使馆拜会了中国大使,了解俄、乌军售的有关政策,随后前往乌克兰。

  乌克兰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个国家原先很发达也很富裕,但当时的处境却相当困难。在乌克兰期间,代表团的一切接待都是由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又称黑海造船厂)和尼古拉耶夫造船学院出面负责,他们对代表团十分友好。时值乌克兰冬季,我们住的宾馆却没有足够的暖气,于是负责接待的乌克兰朋友专门给我们每人加了一床毛毯。

  尽管经济非常糟糕,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工人们仍然恪尽职守。船厂大门门岗的保安是些中年妇女,她们别着枪,态度十分认真。我们乘坐大巴车进出时,她们都要上车检查,看看我们有没有把厂里的东西带走。

  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对“瓦良格”号的保护也十分尽心。即使在工厂连工资都发不出的情况下,也有人在航母上值班站岗。为了方便我们上船考察,船厂还拉了临时电线照明。船厂从厂长到主管航母的骨干,包括总工程师、总工艺师、总建造师都来陪着我们考察“瓦良格”号。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真实的航母。“瓦良格”号很大,上面有三四千个舱室,很容易迷路,所以船厂领头参观的领导自己也随身带着一个小本,随时核对位置。 “瓦良格”号采用的是质量很好、厚度很厚的钢板,已经装舰的各种设备都是新的。我们还去了机舱的机座下面,看到主机的螺栓都拧上了,只是没有拧紧,也没有最后对上轴系和定位。主机、锅炉等动力设备都在里面,轴系等也都安装完毕。船厂方面跟我们讲,“瓦良格”号已经完成60%多的建造工程,代表团的几位专家也估算认为至少已经完工一半以上。后来经证实,当时的“瓦良格”号确实有68%的完工量。

  在考察讨论中,我们考察团的意见比较一致——这艘半成品船值得买,而且是“连人带马”一起买!“连人带马”的意思就是,不仅船买回来,船厂仓库里所有相关设备、技术图纸资料全都买回来,船厂建造班子中的骨干也要请到中国去。郑部长还跟一些乌克兰的造船骨干开玩笑说:“你们待遇高,来中国我们养不起。”他们却说:“我们不要那么高的工资,只要能干这个活,我们就愿意。”

  “它,是保卫和平的力量。”

  在这次考察访问期间,我们一方面感到前苏联的造船工业真的很发达;另一方面感到乌克兰船厂的朋友是同志,甚至是兄弟。其中,有一位副总工程师长得特别像马克思,大家也都管他叫“马克思”。有一次,他给我们讲心里话,说:“中国朋友,你们把它买回去吧,我们跟着你们到中国去把它造出来。它,是一个保卫和平的力量。”用他的话来说,造船就如同生儿子,现在儿子既然已经生出来了,就要让它长大成人。他还告诉我们,不要只看船上的情况,船上的设备还没装好,而且有的设备也看不到,该订货的配套设备基本已经买到了,大部分都到货并发送到船厂里了。

  考察结束后,我们深深感到这艘航母对中国是有价值的。回国后,代表团逐级向上进行了汇报,建议推进政府间谈判,把“瓦良格”号买下来。后来,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购买事宜被拖延搁置下来了,但在我国建造航母的论证预研起步、呼吁购买续建“瓦良格”号的过程中,大家都强烈感受到了郑部长推动中国航母工程上马的迫切愿望。

  2012年9月,命运多舛的“瓦良格”号,经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雨飘摇,终于变身“辽宁舰”入列人民海军,成为我国海军拥有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这样美好的结局给予了郑部长以及首次考察团成员莫大的宽慰。斯人已故去,谨以此文纪念郑明将军对中国航母发展所作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船舶报》记者、编辑)

海军原装备技术部部长郑明少将 中国船舶报微信公众号 图海军原装备技术部部长郑明少将 中国船舶报微信公众号 图

  热血洒海彊,精神铸国防

  陈振杰

  3月16日上午10时,海军原装备技术部部长郑明少将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在告别仪式现场的上百个花圈中,我看到了《中国船舶报》老报人霍汝素等敬献的花圈挽联上写道:“将军睿智,警示勿忘三百万海洋国土;老兵真情,疾呼捍卫海权必须有航母。”我和郑明将军的相识,就是在将军策划组织的一次呼吁国人“增强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的研讨会上。

  “再不关注海洋问题,那将是很危险的!”

  2001年初,郑明将军针对《新三字经》对祖国海疆表述失误以及刚建成的“中华世纪坛”没有祖国海洋国土表述的情况,与原海军副司令员、军事科学院政委张序三中将等共同策划组织海事界的专家学者在中国船舶报社召开座谈会,提出进一步开展加强海洋意识教育和海洋科普知识宣传的倡议。

  郑明将军在研讨会上严肃地说:“再不关注海洋问题,那将是很危险的!在21世纪,有争议的陆地不多了,但是海洋上的国土和权益还存在着极大的争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布以后,世界上的大国、小国都在考虑从公海里分得自己应该有的那一块,我们在这方面应该有足够的认识和思考。对于‘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和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及权益’这一基本常识,急需新闻媒体大声呼吁,以使国人能够对我国的海洋国土和权益有所知晓和关注。”郑明将军的提议和观点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赞同和支持。

  当时,我以《中国船舶报》及《海事大观》杂志记者的身份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对郑明将军进行了专访,并与报社记者由淑敏合写了一篇专题文章,该文章在《中国船舶报》整版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自此,我与张序三将军、郑明将军相识。此后,将军经常找我参加有关海洋的会议和活动并一同探讨问题,并协助他们撰写文章稿件等,我的业余时间基本都用在这方面。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和道理,并逐步和他们成为“忘年交”,是为荣幸。

  “我关注三种船,即大船、小船和帆船。”

  在与郑明将军交往的十几年里,他不止一次地对我说,退休后他关注三种船,即大船、小船和帆船。大船,是指航空母舰,小船是指高技术高性能船艇,帆船是指中华传统木帆船及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

  2004年7月,郑明将军与张序三将军等一批国内海事界、文化界、教育界等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和北京大学共同组织创建了“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后更名为“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并以郑和下西洋航海伟大史实研究,不断提醒国人关注我国伟大悠久的海洋历史文明和文化,进一步促进全民族海洋意识的持续提高。

  从1998年起,郑明将军就积极参与策划和推动开展“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进入21世纪后,郑明将军与海事界知名人士联合上书,建议国家在2005年开展“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以加强国人经略海洋和维护海洋权益的意识,得到了批准。2005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中国的实施日期。同年7月11日,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为主题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大会”也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

  郑明将军在建议、推动2005年国家开展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并促成设立“中国航海日”的过程中,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重要的贡献。此后,他还积极参和推动“郑和研究会”的筹建和成立等工作;倡议复仿建造明代“郑和宝船”重走郑和下西洋海上航路,以此来持续弘扬郑和面向海洋、实行开放、友好交往的传统,并力争凝聚全球华人、推动海峡间直航交流等。

  郑明将军曾自撰一首“退而不休述怀”诗,以为自勉。他写道:“应聘当顾问,征程近古稀。夕阳仍足贵,退休志不移。操劳非谋利,无鞭自耕犁。帮忙不添乱,原则不偏离。直言供参考,建议求实际。委聘不争名,补缺又拾遗。一步一脚印,精心慎着棋。奋进图事业,献身力不疲。”郑明将军走了,但他热爱祖国、热爱海军、热爱海洋、建设海洋强国努力奋斗的精神,激励着更多的后来者,为建设海洋强国的事业前仆后继,去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作者系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执行主编) 

来源:甘肃福彩快三早知道官网

上一篇:湖北快三开开奖结果 下一篇:交际舞快三步舞曲交谊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