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快三赌博新闻

2018-11-05 10:03:43

  原标题:这种变相腐败,为何成了企业最害怕的新拦路虎?

  作者:若水

  摘要:在政商关系越来越“清”的同时,健康的“亲”的关系却没有增进,“疏”和“躲”反而成为基层公务人员的普遍态度,这是访谈和问卷调查的一致性结论。

  近些年各级纪委的四风情况通报中,有一类“蝇贪”的身影频频出现。这些基层工作人员手中的权力不算大,却足以卡住辖区相关企业的咽喉。他们大小红包各类礼品通吃,即使在正风反腐不断加码的大环境下,依然敢伸手。

  不过,也有新的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2016年主办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发现目前政商关系“清”的程度有所提高,但是“轻型”腐败行为、不当行为和不作为等做法比较普遍,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严重困扰,而“亲”则成为政商关系的禁忌,“疏”和“躲”反而成为基层公务人员普遍态度。

  这种变相的腐败行为,正成为困扰企业的一道难题。

  基层廉洁程度有很大提升

  “某公司老板黄某请我吃饭并给我送了一个装有3000元的牛皮纸信封、某公司总经理杜某到我办公室送给我一个装有5000元人民币的白色信封……”仅2013年中秋节,深圳宝安区环境保护与水务局执法员梁某就收了多个红包。

  一位办案检察官用“蝇贪”来概括这些涉案人员的特性:这些人都是正式的国家公务人员,但级别不高。他们都是基层工作人员,手中的权力不算大,但擅长运用的话,足以卡住辖区相关企业的咽喉;他们每次收的钱都不算太多,最常见的是三五千左右,但累计起来往往能达到数万甚至数十万元;他们大小红包各类礼品通吃,但互相之间并不避讳,以至于受贿还带有群体性。

  “收你钱财,给你关照”成了基层执法者与企业之间一种心照不宣的“潜规则”。随着“打虎”“拍蝇”正风反腐力度持续加大,这些曾经大肆吃拿卡要的基层公务人员有所收敛。近日发布的《反腐倡廉蓝皮书》中披露,一项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近年来基层公务人员的工作廉洁程度有很大提升。

  这项调查的访谈对象是东中西部10个省份的中小微企业和基层干部。69.4%的受访企业表示,2016年没有遇到过公务人员的不当行为;73.9%的受访企业表示2016年没有遇到企业所在的工业园区、社区和村工作人员的不当行为。凡是符合规定的事务都能够得到顺利办理,基本不需要企业“送礼、请吃”,较少出现故意刁难的现象,部分地实现了“事好办”。

  调查显示,72.9%的受访企业表示2016年在办理企业经营关键事务时不需要向公务人员赠送礼品礼金;67.5%的受访企业表示2016年逢年过节时也没有给公务人员赠送礼品礼金,赠送礼品礼金的企业中有44.4%表示2016年比2015年赠送人数减少了,41.6%的企业表示赠送人数没有变化,只有13.8%的企业表示赠送人数增加了。

  从上述结果看,中小微企业主认为基层公务人员的工作作风发生了显著变化,廉洁程度有所提高,明显感受到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成效。

  然而,事情并没有尽善尽美。在政商关系越来越“清”的同时,健康的“亲”的关系却没有增进,“疏”和“躲”反而成为基层公务人员的普遍态度,这是访谈和问卷调查的一致性结论。

  “轻型”腐败仍有生存空间和土壤

  参与调研的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副研究员郭静表示,“疏”是指在面对政府管理、服务企业方面已经暴露出来的弊病和问题,对民营企业因相关政策变化调整而遇到的困难,冷漠视之,无所作为;“躲”是指刻意避免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人员的接触,执行法规政策,只运用检查监督处罚等手段,采用自身简便易行的方式贯彻落实上级任务要求,回避和不考虑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型企业的现实情况。

  《蓝皮书》中给出了一串数字来佐证企业的这种感受。调查问卷显示,到政府部门办事,受访企业认为导致企业特别为难的原因是:“政策规定有空间,办事人员过严理解政策,增加企业负担”占30%;“不同部门的政策规定之间有矛盾,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和“与政策无关,办事人员工作作风拖沓”均占19.8%;“相关政策法规(劳动合同、环境保护、金融等)不符合实际情况,公职人员强行执行”占16.2%;“没有明确适用的政策法规,相关政府部门不给处置意见”占13.5%;而认为“与政策无关,就是办事人员想要好处”导致了企业办事难的只有5.4%。

  受访企业感到办事困难的部门分布是:税务部门(27%),工商部门(10.8%),消防部门(9%),住建部门(8.1%),公安和法院(均为6.3%),环保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均为5.4%),卫生和食药监部门(均为4.5%)。

  从数据上看,各部门的总体比例不高,但是每一次点选代表着令企业格外头痛的困难,有的需要企业花费一两个月时间解决,有的则长达大半年,企业会因此失去一些商机,承担相对于自身能力来说较重的经济成本。

  尽管基层公务人员的廉洁程度总体上有所提高,但是这种“轻型”腐败仍然具有生存的空间和土壤。由于其涉及利益小、行为隐蔽,很难被发现、定性和查处,这类行为因而成了难以治理的“顽疾”。具体有何表现?

  受访企业认为主要有六种:“严格执行不符合实际的规定”占16.2%,“无理刁难索要好处”占14.4%,“迫使企业缴纳培训费、咨询费、赞助费等”占10.8%,“以无政策依据为由不办事”占9%,“迫使企业购买关联企业产品”占8.1%,“要求企业帮助其亲友安排就业岗位”占3.6%。

  解除梗阻点需要完善机制

  《蓝皮书》认为,不合理不科学的政府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和法规政策,给目前“轻型”腐败行为提供了生存甚至蔓延的适宜空间。法规政策和政府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存在着很多不符合实际的欠缺与弊病,而且都是以非常细微多样而大量形式存在,这些似乎都是小问题,但却是政府某些工作关键性的梗阻点。

  具体而言,有的国家技术标准存在过高或过低的问题,导致监管行为无法依法实施;有的因为监管环节错位,导致监管机制空转;还有的由于“一刀切”式的监管方式,忽视了薄弱的环节。例如,近年来有些省份环保考核排名靠后的地方采取了所有生产型企业一律关门的措施,但是为了保证地方财政来源,放过了有较大污染问题的大企业,而许多没有污染排放的中小微企业却为此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不得不“想尽办法”争取早日恢复生产经营。

  基层公务人员的不作为是近年来中小微企业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其危害性并不必然小于腐败。蓝皮书提出轻型腐败行为如同慢性病治愈需要提高机体的内在健康。持续的强化反腐和监督执纪能力破解了一些政治生态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使得体制机制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凸显出来。从治理基层公务员进行腐败行为和不当行为的角度看,顺理顺机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理顺各级政府之间的职责是科学追责的基础。如果问责的板子总是打错人就会降低执纪问责制度的严肃性和唯一性。理顺各级政府之间的权责配置关系,形成既有利于政策执行实施,也有利于监督问责的状态。

  例如,有的省份较快地下放一批审批权给基层政府,基层政府部门更了解本地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帮助推动企业落实相关要求,这样降低了企业迫于无奈而采用非正规手段的可能,有利于政策的真正执行,也降低了基层公务员的腐败风险。

  第二,建立政策执行评估和修正机制,有利于破解基层公务员不作为、不合理法规政策长期得不到纠正的问题。

  第三,提升改进政策宣传解读和培训工作。改进基层政府服务质量,减少政策执行的“灰色”空间,必须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特别是针对目前各方面都薄弱环节——政策宣传讲解和培训要交的工作,加大工作力度,探索新的方式和机制。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

来源:彩经网内蒙快三开奖结果

上一篇:广西快三和值走势彩图 下一篇:快3和值中奖绝招开户